close

  
  (9月17日,益陽市安化縣雲上茶園。安化縣委書記楊光鑫[左]向茶農詢問當季茶葉的質量。)
  
  (雲上茶園茶文化體驗中心,楊光鑫詢問老人工作累不累。)
  
  (黃沙坪鎮,中國黑茶博物館的觀景臺上。楊光鑫[中]與市民眺望縣城的新茶市。)
  
  (白沙溪茶廠,楊光鑫查看新的成品儲藏區,儲藏區既避免茶葉被風吹雨打,又能確保天然晾曬的品質。)
  
  (白沙溪茶廠剛剛完成升級改造,楊光鑫來看看老茶廠的新設備好不好使。)
  
  (“盛世茶都黑茶大市場”工地。楊光鑫相信,建成後的黑茶大市場將會成為全國黑茶交易新的“大碼頭”。)
  書記去哪兒:新化、通道、赫山、城步、新寧、新田、石門、辰溪、嘉禾、岳陽樓、借母溪、漵浦、光明村、桂東、安鄉、慈利、鴨頭村、麻陽、常寧、桃江、桃源、石鼓、雙牌、南陽橋、資興、流沙河
  紅網記者 曾小穎 益陽報道
  9月17日清早,安化縣委書記楊光鑫的一天,從山間一座茶園趕往另一座茶園開始。他說,現在走的這條路,也許就是千年前販茶馬幫將黑茶帶出安化所開闢的茶馬古道之一。
  隨著時代變遷,茶馬古道已漸隱在歷史深處。如今,曾一度蕭條的安化黑茶又在國際國內市場闖出了一片天。現在,黑茶是安化最大的產業。在這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山區貧困縣,平均每四個人就有一人從事與黑茶相關的工作。
  如何讓安化黑茶更好地走出去,也讓更多游客走進安化品茶、旅游,為安化開闢出一條新的“茶馬道”,楊光鑫說,這是擺在自己和每一個安化人面前最大的課題。
  雲上茶山探茶路
  
  一大早,在雲台山上的雲上茶園裡,楊光鑫和茶農們一起採摘當季秋茶。“今年鮮葉不錯吧”,楊光鑫摘了一片鮮葉嚼了嚼,詢問今年茶園的收成如何。
  雲台山地處北緯28度的黃金茶葉種植帶上,這裡氣溫適宜、雲霧瀰漫,土質也適宜茶樹生長,出產的“雲臺大葉茶”是安化黑茶、湖紅最好的原料。
  “收成沒得說,收入也沒得說!”茶園管理員梁門慶告訴楊光鑫,山上的茶園一年可採葉三次,按6塊錢一斤的時價,一畝茶園少說可收入五千多元。現在是採茶季節,採茶能手一天能賺500多元,少的一天也能有300多元的收入。
  雲台山村的村支書鄧中跳說,通過企業化集中開發,世代採茶為生的茶農們來錢的“路子”更廣更多了。當地的雲上茶業公司以300元每畝的年租從村民手中流轉了成片山林集中開發高山茶園,又以每年1200元每畝的工價返包給村民打理。土地租金、茶園工資,再加上家家戶戶制茶出售……山上的村民光靠茶,人均也有兩三萬元的年收入。
  靠著集中開發,不光采茶能手和青壯年收入不菲,就連自稱“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們,如今也能坐在家門口輕鬆賺錢。
  茶園不遠處,新建的茶文化體驗中心裡青瓦白牆古香古色。裡面一群打工的留守老人引起了楊光鑫的興趣,他們在演示傳統黑茶製作的車間里分揀茶葉。73歲的鄭銀金老人告訴楊光鑫,揀揀茶梗一天就能有三十塊錢收入,更重要的是老姐妹們坐在一起蠻開心。
  不會讓老人們累著,又能為新開闢的黑茶體驗游增添了不少“傳統韻味”,雲上茶業公司董事長劉波告訴楊光鑫,這裡是雲台山新開發的茶文化體驗中心,說要拓寬“路子”,不單把好茶賣出去,還要把游客引進來。
  為了加快茶旅一體化的發展,安化縣委政府一直在“鋪路”,雲台山人自己也沒少花心思。劉波得意地介紹,村上和公司還整合了山腳下的3A級景區——龍泉洞,將為游客打造“山下看洞,山中品茶,山頂拜佛”的複合旅游路線,相應的酒店、農家樂和旅游公路也在建設中。
  劉波介紹,為了吸引游客,雲台山人還籌划了不少新花樣——讓游客進茶園茶場,自己採茶制茶;開通網上銷售平臺;安裝直播攝像頭,讓游客和網購族可以隨時查看茶葉的生長和製作環境……
  想法不錯,楊光鑫點點頭,說政府將出面請文聯和書畫、楹聯、攝影等協會來此採風,多留些作品,為這裡的茶香再添點文化味。還有啥是政府能幫忙鋪路的,“只管說”。
  還真就是“路”的問題,劉波也不客氣——茶旅文化園的項目眼看就要上馬了,但進茶園的道路還是泥地。公司和村上資金不太夠,可路也不能總爛著。看到正在茶園拍照的游客們腳上有泥,劉波也覺得不好意思。
  茶園道路需要硬化,交通局正好有扶持項目可以對接。但是,楊光鑫提醒劉波,如何保留原生態的特色,還需要仔細盤算。
  武夷山的茶園裡鋪的是青石板路。至於這裡的路上該鋪水泥還是石板,楊光鑫迎著不遠處的游客走過去,“不妨先問問他們”。
  江畔茶市說今昔
  
  要為安化黑茶鋪的路不僅在茶山上,更在茶市。剛下茶山,楊光鑫又走進了資江河畔的幾處茶市。這些隨黑茶而興衰的茶市,楊光鑫說正是安化黑茶發展史最生動的體現。
  安化縣城的老橋頭有黑茶大世界,集中了白沙溪、怡清源、阿香美等各大茶廠的門店和茶館;縣城新區正在建設的“盛世茶都黑茶大市場”,將成為安化黑茶未來的交易中心。而沿資江再往東不遠,就是茶馬古道上的古茶市黃沙坪,明清時期這裡是全國最大的茶市,聚集了4萬多名茶商茶工,現在黃沙坪正在茶市舊址上新建中國黑茶博物館。沿江散佈的這三家新老茶市,楊光鑫說,恰是安化黑茶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寫照。
  不妨聽聽黑茶的故事吧。楊光鑫介紹:安化黑茶在明清時期盛極一時,全國七成以上的邊銷黑茶出自安化。但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邊銷茶市場的整體萎縮,安化不少茶山逐漸荒廢,茶馬古道和江畔興旺的茶市也早已隱沒於歷史中。進入二十一世紀,黑茶因保健功能再受市場熱捧。短短十年間,安化黑茶重煥青春,再度風靡全國茶市。
  可以說,古老的安化黑茶,現在面對的其實是年輕的市場。楊光鑫說,重構流通體系、是做強黑茶產業的關鍵,楊光鑫說,長期以來安化“有茶無市”的狀況制約了安化黑茶的進一步發展。為了把安化重新打造成萬商雲集的黑茶集散中心,正在修建的盛世茶都黑茶大市場,將成為安化黑茶未來的展示窗口。
  盛世茶都黑茶大市場規劃占地面積161畝,總投資約10億元。隔河就是曾經繁盛的大碼頭渡口,楊光鑫相信,建成後的黑茶大市場將會成為全國黑茶交易新的“大碼頭”(專業市場)。而古樸厚重的黃沙坪中國黑茶博物館將集中展示中國黑茶歷史和茶馬古道源流,並建有望江樓,供游客一攬資江邊的茶市勝景。周邊也將“復古”成明清風格的茶市碼頭,向游客一展昔日的茶都風采。
  黃沙坪與大碼頭,這兩處鏈接過去與未來的茶市,顯然定位各不相同,但都建有面對資江的觀景大戲臺。楊光鑫一語雙關,安化黑茶的大戲臺已搭好,就等大家登臺唱戲了。
  白沙溪頭展未來
  
  當年安化最大的茶市是黃沙坪,而沿革最早的茶廠當數白沙溪。從黃沙坪沿江東行不到半小時,就到了白沙溪茶廠,這裡至今仍是安化最大的茶廠。中國第一片黑磚茶、茯磚茶,都與安化、與白沙溪有關。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白沙溪茶廠剛剛完成了升級改造,新廠房、新設備即將啟用。今天楊光鑫來,就是為看老茶廠的新家當好不好使。
  手工制黑茶是個力氣活,原來一條茯磚生產線,如果靠手工築搗壓實,至少需要30來個壯小伙。現在白沙溪的新廠房裡,因為上了半自動化的生產線,只需要7個婦女就能照管好整條生產線。傳統的黑茶工藝沒有變,生產效率卻大大提高了。更妙的是,白沙溪茶廠總經理劉新安說,因為機器“不會累”,同樣老方法做出的黑茶質量也更穩定了。
  升級改造後,白沙溪茶廠從毛茶(原料)清洗到成品的晾曬儲存都實現了自動化,這讓黑茶的品質更穩定,產能也提升到原來的三倍。劉新安說,現在可以年產1.5萬噸茶葉。
  安化黑茶要想趕超普洱等名茶,夯實市場地位,楊光鑫說,就得讓白沙溪這樣的老茶廠帶頭練出新本領,將黑茶生產引入標準化、機械化的時代,從規模到品質上再上一個臺階。
  今年(產值)4個億沒問題吧?楊光鑫給劉新安佈置起了“作業”。對於去年產值3億元的白沙溪茶廠,劉新安承認,這個數字“踮踮腳”就能達到,但還希望從融資到交通,茶業的“大環境”能更給力些。
  政府不宜直接為企業掏錢,但會儘力做好大環境。為茶園改造買單,最高補貼千元一畝;規劃建設新茶市;為“茶旅一體化”搭台唱戲……楊光鑫細數,安化的目標是在10年內達到50萬畝茶園、年產值300億元、年稅收達5億元、從業人員50萬的規模,真正夯實中國黑茶之鄉的地位。
  還有路,廠里等著拉茶的司機向楊書記吐槽:高速上到處都有安化黑茶的廣告,但安化卻沒有一條高速。二廣高速安化段明年底能通車,貫通南北;益陽至安化的高速公路今年底就將開工,連接東西。到那時,楊光鑫說,安化的茶又有了一條真正的茶馬“高速路”了。  (原標題:《書記去哪兒》安化篇 楊光鑫再走茶馬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u78uuyfu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